分析师转行做教培、前券商首席转型煨汤师……近期,一些分析师跨界转型的事例为行业津津乐道。从前,从业人员流动往往限于金融圈;如今,越来越多人“跳出圈外”,一幅全新的证券从业人员流动版图由此浮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分析师、投资顾问、保荐代表人等不同业务领域人员变动趋势显著,其中分析师、投顾相比去年末分别增加62、1181人,保代相比去年末减员342人。从不同个体的职业选择,到各个业务条线的人员变化,人员增减的表象背后,是行业发展坐标的重新定位。
从业人员较去年末减少超7000人
去年以来,屡屡有券商从业人员转行的消息曝出,例如,有保代变身为驻村第一书记,有首席分析师远赴非洲创业,还有多个券商人士选择考公上岸。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国家部委、自主创业……证券从业人员的转型路径更加多元。
证券行业一度经历了“跑马圈地”的扩张,从数据来看,数据显示,从2022年至2023年,从业人数一度触及35万人的高点。
近几年,受市场环境调整、政策导向变化、行业并购重组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人才结构出现了大幅调整。进入2024年,从业人数缓慢下降,到2024年末人数缩减至33.64万人。而截至2025年6月30日,最新从业人数为32.91万人,较2024年末减少超7000人。
目前,行业共有5家“万人券商”,分别是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从业人员数分别达到1.87万、1.38万、1.101万、1.100万、1.05万人,除国泰海通因并购重组出现人员扩张外,其余头部券商相较去年末均减员上百人。
具体到不同业务,截至6月30日,全行业一般证券业务从业人员有20.67万人,占比最高,较去年末减少逾5500人。证券经纪人数量为2.59万人,较去年末减少逾2500人。分析师、投顾、保荐代表人分别有5625、81501、8470人,其中分析师、投顾人数相比去年末分别增加62、1181人,保代相比去年末减员342人。
人员结构的变动折射着业务的变革方向。以证券经纪人为例,经纪人数量的减少与投顾数量的增多,反映了券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全员投顾”的理念愈发深入。各家券商通过业务架构调整、数字化赋能、金融产品创新等多种途径向买方投顾转型,不断增强精准服务客户的能力。
保代面临“产能出清”
IPO业务收缩之下,保代正经历一轮深度调整。今年上半年保代总人数下降超过300人,这是多年来保代人数首次下降。在此前的2020年、2021年、2023年,行业登记保代人数相继突破6000、7000以及8000人关口,在2024年末达到8812人,始终保持增长态势。
保代人数下滑,一方面,由于IPO市场阶段性放缓,大量拟IPO项目搁浅,保代可做的项目越来越少,人员过剩现象突出。“以前是项目等人,现在是人等项目。项目资源向头部券商集中,收入预期下滑,没项目可做的保代要么内部转岗,要么‘转会’。”一名保代坦言。
另一方面,行业严监管态势下,倒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投行业务及保代群体面临重新“出清”。去年9月,针对“问题保代”,中证协发布了《关于修订〈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的决定》,在原本的A、B、C三类名单基础上新增一项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其分类依据为:最近三年内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以及被证监会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被行业自律组织采取认定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或暂不接受签字的文件或暂不受理出具的相关业务文件等纪律处分且在执行期的时任保荐代表人。
中证协官网显示,今年以来,共有58名保代因违规被罚进入C类(处罚处分类)名单,目前该类名单共有310人。此外,D类(暂停业务类)名单目前共有16名保代在列。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保荐代表人资格仅仅是投行执业的基础门槛,目前全国数千名保代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投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全面的资本市场服务能力,这要求从业者熟练掌握并购重组、股权融资、债券发行、跨境资本运作等多元化业务技能。只有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服务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卖方人才流动频繁
尽管今年上半年分析师人数较去年末增加62人,但是增长趋势已经明显放缓。过去两年中,全行业分析师增长数量分别达到700多人、900多人。
具体到各家券商,头部券商仍保持较大的人员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分析师数量达到100人及以上的有19家。其中,中金公司以340人的规模位列第一,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分列二、三位,分析师人数分别为287、268人。
从人员变动情况看,数据显示,上半年分析师流入数量居前的券商有东方财富证券、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华源证券、国金证券等,新招揽分析师均超过10人;流出较多的券商包括德邦证券、国投证券等,流出人数分别为25、15人。
“研究所成本管控越来越严,研究产出效率被认为不达标的分析师被动优化,或者主动寻求出路的情况增多。”某券商首席分析师说。
过去一两年,分析师的流动明显加速。研究所掌舵人变动、明星首席转会、分析师组团跳槽事件频频发生。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既有券商之间合并引发的人员重整,也与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之下,券商研究业务盈利模式面临冲击相关。此外,各家券商对于研究所的重新审视及定位,都会引发内部架构及团队的调整。
在此背景下,券商研究所加快业务变革,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一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券商研究业务在服务上的内外均衡应该是发展趋势,内部各业务条线对研究业务的协同需求非常明显,在对内协同服务上,研究所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对外服务上,亟需拓展新的市场和业务空间,服务对象和机构有待挖掘。此外,在延伸服务边界上,对产业链研究的布局会更加全面。
富明证券-短线配资炒股网-券商配资开户-股票杠杆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