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张晓文 策划整理
编者按: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携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面向山东省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起 “照亮我的那本书”主题征集活动,旨在通过真实动人的阅读故事,展现书籍在教育中的深远力量,传递阅读带来的成长与蜕变。(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韩集镇西大庄小学 吕芳芳
当下,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学生不爱读书”、“阅读理解能力差”......在抱怨学生之余,我们是否反思过:作为引路人的教师,自身是否做到了热爱阅读、精于阅读之法?《教师阅读力》一书,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现象,对教师的阅读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它指出,教师阅读力的缺失,不仅影响着自身的专业发展,更制约着学生的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
当教师自身阅读状况不佳时,便难以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以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自身若缺乏对阅读的热爱与坚持,也难以身体力行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难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正如书中自序所言,教师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阅读人口的重任,只有教师自身成为热爱阅读的典范,才能引领学生走进书籍的世界,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推动教师阅读,就是在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思考、反思和批注是提升阅读质量与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过去阅读时,我常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而现在,我的一个显著改变是学会了精读,把思考、反思加批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读完《教师阅读力》后,我更加认识到三者结合的重要性。阅读时,我常常边思考边批注,在书页间标注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疑问。在阅读《不跪着教书》时,我在“‘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中批注:没有质疑,何来思考,没有思考,何来创造。在“只要肯读书”中,我批注:教师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拒绝做躺平型的教师。这些即时的思考与批注,不仅加深了我对文本的理解,更促使我不断审视自身教学行为,将阅读中的感悟转化为改进教学策略的实际行动。我也将这种阅读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批注,共同提升阅读的深度与质量。
除此之外,《教师阅读力》中关于读写结合的深入阐释,也为我的教育教学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以往,我在语文教学中常陷入阅读与写作彼此脱节的误区,导致学生难以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自开启本轮阅读计划后,我便积极践行读写结合理念。在研读教育经典与专业著作时,我坚持通过书写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来沉淀思考,促进知识内化。当读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中“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这章时,我更是深受触动。文章中强调教师只有自己坚持写作,才能真正理解写作的难点与乐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慢慢地,我尝试将阅读感悟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这一探索既深化了我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也显著提升了教学指导能力,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更具实效。
对于《教师阅读力》中“用阅读克服本领恐慌”这一观点,我也深以为然。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教师很容易产生本领恐慌,而阅读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前沿研究成果等,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我更加明白,阅读能力不仅关系着教师的专业成长,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得益于从书中学到的读写结合、思考、反思与批注方法,不仅我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也努力尝试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希望能帮助他们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按照这本书里的方法去实践,不断改进阅读教学,踏踏实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重视阅读,为教育和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富明证券-短线配资炒股网-券商配资开户-股票杠杆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